近日,#清北毕业生扎堆辞职去卖保险#的话题受到关注。据盐财经报道,有多位在行业头部保险公司任职的保险人对其表示,现今所在团队内有近半数成员毕业于重点高校,近期不乏清北背景、硕博学历的“学霸”新人入行成为保险营销员。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连卖保险都需要卷学历了,现在的就业环境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为什么会出现清北学霸卖保险的现象呢?是就业市场的内卷太严重,还是保险业正在提高准入门槛?
如何看待高学历人群涌入保险行业的现象?
20年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曾轰动一时。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种高学历人才下沉的行为是在浪费资源。如今历史再次重演,不少名校毕业生涌入保险行业,但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名校保险新人从事的保险工作和大众刻板印象中“忽悠”人的卖保险有所不同,薪酬也不一样。据盐财经报道,名校新人更易链接高净值客群。只要肯努力,熬过新人期后获得30—50万的年收入不算困难;更有入行4年的精英保险人表示曾达到百万收入。
事实上,在当前的保险行业,吸纳高学历或高背景的职场精英成为保险人,从而推动保险行业营销方式的转型已不是新鲜事。在当前的保险行业,随着利率的下降和房地产增值效应的减弱,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对中高端保险产品需求迅速增长。
整个行业在向“高质量”转型,个险代理人也表现出由“量”到“质”的明显变化。以往的“人海战术”模式已逐步被淘汰,各险企开始调整策略,优化代理人队伍结构。
近年来,保险代理人队伍持续“瘦身”,六家上市险企2023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六家人身险公司的个险销售人力合计约166万人,较2022年末减少超38万人。各大保险公司均在探索代理人结构性转型,在数量上做“减法”,在质量上做“加法”,让保险代理人更加专业化、精英化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从清北毕业生涌入保险业一事可以看出,与以往相比,如今的就业环境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段时间,市场上又传出了两个与就业市场息息相关的重磅新闻。一是山东省近日宣布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10万人将告别“铁饭碗”。第二个是有关部门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据公示结果统计,国家将新增 831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这两则消息无疑会给许多人带来不安和焦虑,对于一些备考多年只为获得一个“铁饭碗”的毕业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好的开端。此次改革不再搞“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老套路,直接一步到位单位改企业,所有人都注销编制,不再分流、调动到其他单位,一改往日畏手畏脚的作风。
这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一场机构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事实上,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在陆续进行改革,精简机构、改善上下沟通和政出多门现象。既能减负,缓解财政压力,又能提高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
另一方面,大幅度新增硕博点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冲击。在数量增加的影响下,学历的“含金量”难以避免地受到质疑,学历贬值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当硕博点增设的速度远超教育资源的增长速度时,“量”的激增便难以保证“质”的同步提升,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就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而言,本来硕博毕业生可以站在就业金字塔的顶端,但大量同质化的研究生毕业生涌入市场后,也会使得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这是在消化“新增劳动力”,把学生留在学校的时间越长,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就越少,怎么不算减少就业竞争呢?
341080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